
有的人说,光刻机就像汽车里的发动机,没有它再好的芯片你都造不出来。有人以为国外说“断供”只是说说,其实2024年9月,荷兰突然玩真的,带头限制中国买深紫外光刻机。明摆着是不给咱喘气的机会!可老百姓心里清楚互盈策略,中国自家的光刻机到底什么水平?还能靠出口管制拦住步伐吗?

荷兰ASML一直是全球光刻机的大佬,谁都知道,没有他们的设备,芯片厂就像没了顶梁柱。中国想自主造光刻机的路并不好走。
美国领头,荷兰跟着,加码管控光刻机。2024年9月7日开始,深紫外光刻机出口许可证收紧,被卡的型号一大堆,比如NXT:1970Ci、NXT:1980Di。理由说什么“技术安全”,其实背后就是盯紧了中国的发展势头。

美国商务部几乎同时更新新的管控政策,狠狠掐住半导体制造设备的出口,目标明摆着就是中国。谁都知道,这一步是配合得天衣无缝。
随之,大量西方舆论一窝蜂涌出来。美国一些媒体和智库一阵唱衰,质疑中国创新不行,说中国光刻机靠逆向工程,原创力不足,核心技术遥遥无期。有专家直接放话,“短期内中国别想造好高端光刻机”。

ASML大老板也发公开声明,说他们的设备才是行业巅峰,中国企业短时间不可能追上。每一句话都像在下结论,刺激得厉害。
9月8日这两天,要求、质疑、声明一起来。中国官方9月9日公开装备目录,新式氟化氩光刻机也赫然在列。参数一目了然:波长193纳米,分辨率65纳米,主要对口28纳米以上芯片。这下子,各种声音又来了:美国说中国靠外部技术,荷兰跟着敲边鼓,意思都差不多——你们根本做不出来真正的技术突破。

可中国光刻机的发展不是一夜之间冒出来的。早在2002年上海微电子装备集团成立,从学着引进互盈策略,到自己摸索着造。到了2010年代中,中国已经能造90纳米级别的设备。技术和人才一拨一拨投入,国家下了大本钱。
2020年以后,越被卡脖子,越拼命往前赶。2022年上海微电子28纳米样机试制通过。下游产业链上,像光刻胶、镜片这些关键消耗部件,国产比例一年比一年高。

2024年上半年,中国自己的专家把关测试设备性能,过程严苛。每一个参数都要拍着胸脯说过关。西方批评声再多,也打乱不了国产企业的步伐。
“中国芯片研发,已经不是纸上谈兵,是实打实的攻坚。”有业内人士这样评价。美国对中国原创性的不确信心和ASML的质疑,反映他们对垄断地位的焦虑。
2024年秋天,荷兰政府开始加码,连备件和售后服务都拉进新规。ASML不得不承认,出口中国的业务大降,缩水到总营收的五分之一。很多中国芯片厂面临维护困境,过日子越来越紧巴。

但中国企业没乱。2024年12月,上海微电子首批28纳米设备正式交付国内客户,投入生产线。国家基金也迅速加大投入,持续支持下一步深紫外和极紫外设备研发,紧盯世界前沿。
2025年1月,荷兰政府还在“遮遮掩掩”,把对中国的出口数据排除在敏感名单外。业界都看明白了——这只是在继续管控。但有报告显示,中国半导体装备创新数量大增,全球科技基金会都注意到中国专利主动权快速增加。

ASML CEO年底还说了句“两头堵”:他说中国芯片水平被禁售EUV会落后西方十来年,但也承认产业发展很快。这话一半担心互盈策略,一半承认,不自信也不否认。
中国整个半导体链条,材料到设备,再到封装包装,都在加速本土化。28纳米及以上的市场,中国设备“见缝插针”,越用越有底气。2025年4月,中芯国际拿着深紫外多重曝光技术,居然搞出5纳米芯片量产,效果真能顶得住!这成绩直接用在华为处理器量产。

美国和荷兰针对中国的管控花样多了起来。最开始只是限定NXT:2000,后面把更多型号一锅端。美国2024年10月干脆要求荷兰别给中国设备修理服务,门槛越抬越高。
2025年初,荷兰经济大臣急着见中方,打算搞点合作。但中国这次态度很明确:“互利共赢”不是嘴上说,市场我们要牢牢把住。
全球媒体开始发现,压力下中国反而补齐差距,关键环节本土化率持续提升。光源、镜片这样被卡最紧的零部件,国内企业一批批上马生产线。海量芯片市场给了创新的土壤。

2025年春天,上海微电子粉墨登场,推出新光源模块,产品参数优化后准备大批量上商用。岛内媒体曝出,华为新款处理器正用上上海机型,这说明一条国产化产业链开始明朗。
外界的打压挡下来吗?中国步伐没停反而更快。国际上更是看到,技术围堵不是万能钥匙,中国市场体量每年都在放大,自主设备在核心环节价格更合适、适配更好。

2025年8月,国内材料厂搞出新一代光刻胶,曝光效率提高不少。老百姓未必琢磨得清楚这门道,但日常用的手机、电脑,咱自己的技术份量正在多起来。

学界开始总结教训。有人直接说,这次出口管制升级对中国肯定冲击大,但因为政策东风,科研力量没松气,中国实验室、工厂都卯足了劲赶工。ASML还在北京建维修点,合作空间始终留着一线,大家你来我往,生意没断。
2025年10月,主流外媒评价,ASML在中国的销售缩水,但全球市场波动不大。中国设备厂却趁空档扩大出货量,中端市场份额一块块吃出来。
强制挑战下,中国不得不严控芯片核心,好处就是市场不愁没人用。大批小厂赶紧抓技术,渐渐能和国外厂子抢生意。2025年秋天中国用技术进步回应封锁,专利增速全国居首。

美荷这样的管控对中国确实带来难处。设备拿不全,修理还要卡。但是长远看,只要中国有市场、有工厂、有钱投,这些卡脖子都会被一点点拿下来。
未来几年中国在光刻机的话语权可能更重。做不做EUV不重要,能不能坚持住,关键看本事。西方的封锁还会升级吗?会不会有新的合作空间?靠自身积累,到底能不能把大国重器真正握在手里?

老百姓怎么看?你觉得中国这条半导体自主路能走通么?西方的技术封锁,真能挡得住中国科技的脚步吗?真实吗?大家说说看——中国用自己的办法,真能咬下这块硬骨头吗?你是哪一队?
启远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